“津门医粹”博物馆简介
新闻来源: / 新闻作者: / 添加时间:2019-1-3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及附属医院是集科研、临床、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医疗机构。2011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的要求,积极创建了“津门医粹”中医药博物馆,并于2012年4月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和专家的审核评估,确定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014年,结合“津门医粹”博物馆特色优势,我们向天津市科委申报科普重点科研课题,并取得立项,在科普推广方面进行更加有效的探索。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津门医粹”博物馆是天津市第一座以宣传研究天津市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博物馆。“津门医粹——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展馆面积近1000平方米,是24小时开放式博物馆,以展示宣传津门中医药文化为主题,传播津门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博物馆分为二部分对外展示:第一部分是坐落在我院一楼门诊大厅的“津门医粹”中医药博物馆主展厅,设有24个展柜,分别展示了津门中医药发展简史,清代、民国时期200多位医家的简介。其中详细介绍了14位津门有代表性的名医生平、著作、学术思想,他们是丁子良、高憩云、陈泽东、杨如侯、杨达夫、张锡纯、施今墨、哈振冈、哈荔田、陆观虎、王静斋,且在每块展板下面展示了他们撰著的古籍文献、仿单、药目、处方、证书等,最早的文献为明代刻本。集中展示了从新石器时期到近代的中医药用具,骨针、青铜刀、手术器械、串铃、药鼓、杵臼、乳钵、青花药瓶等文物、古医籍200余件。用简短的文字将古籍文献和文物实物高度概括,图文并茂的展示了津门几百年来的灿烂辉煌的中医药文化历史。今年又增设展柜5个,展示清代、民国时期名中医医方、医案真迹近百张,老中医精湛的医术和精美的书法艺术,令观展者感叹不已,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津门医粹”博物馆第二部分是“百草园”,收藏展示了中药标本和中成药500余件,分为根及根茎类、皮类、种子果实类、花叶类、藤本树脂类、矿物类、全草类、动物类、院内制剂等16类,147种中药和肾衰排毒胶囊、补肾止血胶囊、补肾生血胶囊、疏肝活血胶囊、皮炎颗粒、牛皮癣颗粒、治疗脾胃病的制剂等10余种药品,并配以标牌将每一种中药的药性、特点、及煎煮方法一一罗列。此外,院区中的“百草园”还种植了各种中药植物30余种,包括金银花、枸杞、杜仲、山楂等与展厅内的博物馆形成了很好的呼应,营造了形象生动的中医药文化氛围,真正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了解,进一步认识中医药、熟悉中医药、使用中医药。

“津门医粹”中医药博物馆充分利用所在区的地域优势,和毗邻的津门旅游圣地鼓楼、古文化街、商业中心、估衣街、大胡同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集旅游、购物、中医药文化宣传、医疗服务为一体,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商圈,切实发挥了一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作用。自博物馆开放以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观者,实现了文化宣传和医疗服务融为一体,形成时间、地点、文献文物三开放的特色服务,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目前,“津门医粹”博物馆每日接待参观4000余人次,不仅使参观者走进博物馆,更使“津门医粹”形成的中医药文化走出去,令更多的人感受中医文化的魅力。博物馆以图文并茂的展板设计、详实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医史文物讲述曾经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津门中医药历史故事,贴近百姓生活,利于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与传播。在打造津门中医药文化品牌,提高中医药文化内涵,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天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将做出应有贡献。

津门医粹主展厅

津门医粹分展厅

百草厅分展厅

百草厅植物标本

百草厅中药标本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